《銀魂》對我來說是一部非常特別的作品。當它最紅的時候,我並沒有跟風觀看。直到出社會後,某天在 Netflix 上偶然發現了它,抱著「隨便看看」的心態點開,沒想到竟然讓我眼前一亮—太有創意了!
銀魂的世界觀讓我想起漫威的《Deadpool》,但它的設定更具巧思。外星人與幕府時代的結合,搭配現代元素(甚至出現現代警車),既衝突又協調,呈現出一種奇妙的荒誕美感。
很多漫畫改編真人版往往失敗,像《攻殼機動隊》就是明顯的例子。我試著看了一點,但真的看不下去。角色選角的違和感讓人出戲,尤其當故事以日本為背景時,硬塞進歐美演員只會讓人感到突兀和失望,完全無法沉浸其中。
至於《銀魂2》,我其實並沒有完整看過第1部,但最近因為 YouTube 推播了幾個片段,成功激起了我的興趣。當然,要完全享受《銀魂》的幽默與情感,還是建議先看過動畫,對角色有一定的了解會比較有共鳴。不然就算是有趣的場景,也可能會讓新觀眾感到突兀。
《銀魂2:規矩是為了被打破而存在的》聚焦於「真選組動亂篇」和「將軍接待篇」,講述坂田銀時、志村新八和神樂三人組的不情不願護衛幕府將軍德川茂茂的任務。與此同時,真選組內部因高層政變掀起動盪,攘夷勢力的暗流也逐漸浮現。從搞笑的日常到緊張的戰鬥,銀時一行人面臨的不僅是外在的挑戰,還有內心的掙扎。
雖然動畫版的這兩個篇章我沒有看過,但電影中「接待將軍」的片段真的笑到讓我停不下來。明顯的廉價 3D 技術,在《銀魂》的世界裡反而成了一種刻意的幽默。不像部分好萊塢大片中粗糙特效的尷尬感,在這裡卻讓人感覺正中核心,彷彿這就是《銀魂》的風格。
打個比方來說,周星馳的《功夫》中,許多電腦 CG 場景雖然讓人看得過癮,但有時仍能察覺到特效的不自然;相較之下,《銀魂》的廉價感竟然莫名其妙地融入了作品的精神。反觀像《魔戒》這樣的史詩級電影,使用特效的恢弘感無可匹敵,讓人瞬間沉浸其中,或許是因為預算與定位的巨大差異。
不過,這不是要批評其他電影,而是說《銀魂》的特效呈現就是該用這種「隨性且破爛」的方式,這才是它的魅力。
當然,到了劇情的後半段,隨著故事進入主軸(尤其是拯救「大猩猩」隊長的部分),搞笑的節奏逐漸減弱,嚴肅感增加,反而讓人感覺有些流水帳。這可能是因為電影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,否則觀眾可能會覺得不知所云。設計上,也算是無可避免的取捨。
總的來說,《銀魂》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就是在亂世中依然強調珍惜身邊的人事物,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理念與目標。這樣的價值觀,使它即使披著搞笑外衣,內核仍然讓人很有感觸。
對這部電影的評價,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銀魂,可能會給它三顆星;但如果你是銀魂的粉絲,熟悉它的角色和世界觀,那這部電影可以加到四顆星。對我來說,觀影過程非常滿足,尤其後來查資料發現反派的飾演者竟然是已故的三浦春馬,他在片中的表現非常搶眼,給這部電影增添了一抹意外的感受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看過的話可以留言吶,不然我好無聊囧,快敷衍我!